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央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以下简称《山剧》)于2009年12月22至28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8场,作为国家大剧院两年来创演的新剧目之一,《山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与之前的歌剧《西施》相比,获得的正面评价和赞许之声也更多一些。我个人作为观赏者和参演者,对该剧的排演有着一定的感受,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陈述如下,供大家参考评判。
我国原创歌剧的发展尽管步履艰难,但成绩还是显著的,公道说,《山剧》作为国家大剧院2009年年末推出的歌剧“大餐”,给人们带来的艺术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力是颇有分量的。以歌剧思维的角度看,《山剧》是一部真正的正歌剧,它风格别致、特色突出,在艺术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取得了成绩斐然的原创效果。
这部歌剧讲述了年轻女教师杨彩虹在远离城市的山村,经历了青春理想与爱情价值的艰难抉择,最后为山村的孩子及父老乡亲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却赢得了人生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故事。剧本作者刘恒将整部戏写得很质朴,无论是结构框架还是戏剧情节的铺垫发展都做得较为顺畅,对杨彩虹、周洛平等主要人物的刻画亦显得充实可信,他以戏剧化的处理,将各个人物间的感情纠葛与思想变化进行了精炼的梳理,使整部戏在自然的基础上得到了情节上的展示和精神上的升华。
歌剧的音乐是值得一提的,作曲家郝维亚的创作为整部歌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山剧》努力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写作手法,然音乐中却含有很多民族化的因素,可喜的是,作曲家在写作时并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地方的民歌或民歌化的变体,而是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民族音乐因素融入其中,直接原创出带有民族特色的旋律。郝维亚在创作这部歌剧时非常注重音乐的旋律化和风格的清新化,开场的序曲意境突出,竖琴独奏的阵阵分解和弦加之断断续续的钢片琴音调,勾勒出群山峻岭中孤独的山间小村及村间小学的面貌,多媒体的画面层层叠之,在袅绕的云雾中时隐时现,音乐的意境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偏远而又美丽的小小山村中。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较有可听性的,例如第一幕中杨彩虹的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你的妈妈帮我缝了白色婚纱”,第二幕中周洛平的咏叹调“我看见洁白无边的雪”等,都有着出色的旋律性,而从曲调的张力和抒情的分量上看又完全是歌剧化的处理。此外,歌剧中的几段重唱写得也很细腻,能将不同人物的性格及思想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来,例如第三幕中杨彩虹、周洛平、李文光、孟秋霞的四重唱“我为彩虹骄傲”、杨彩虹和孟秋霞的二重唱“我想问为什么”等,都是很有感染力的例子(看得出作曲家在此借鉴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重唱写作方法)。
“山剧”声乐部分中还有几个特点,那就是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及童声独唱的大量运用。应该说,作曲家在这部歌剧中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型合唱的优势,为整部作品添加了戏剧性的效果。尤其是尾声中的“招魂大合唱”,无调性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音乐在瞬间抓住了人心,达到了空旷、回味、紧张、肃穆的意境。
《山剧》音乐的交响化有着一定的特色,除了序曲意境突出外,中间部分的处理亦很有味道,例如山洪来临时的交响合唱,气势、紧张度和动力感都很强,手法也很实用简练,看得出受到了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影响。
导演陈薪伊很擅长场面化的处理及人物细微情感的体现,这部戏的舞台调度丰满而富有立体化,为剧情的揭示创造了不少新鲜的亮点。而高广健的舞美设计则坚持了写实主义风格,转台上设计的山间村落很有巧妙感,丰江舟的多媒体设计亦有着大胆的构思,二者结合而构成的雷电交加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