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不限
  • 文章标题
  • 作者
  • 关键字

舞台剧《浮城游生》演出 人与城的双重变奏

        由著名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创作并任总导演,中视制作和星光科技联手打造多媒体舞台剧《浮城游生》是国内首次运用多媒体数字电脑灯实现舞台多种现代视觉效果的舞台剧。该剧采用星光科技提供的多媒体数字电脑灯(仅两台)、LED视频和音响控制系统,使声、光、电多种科技元素交相呼应,把浮华人生中城市的喧嚣、生存的状态、寻找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浮城游生》多媒体舞台剧一共由五幕组成,每一幕大约10分钟 。为多幕篇章式,每一幕都有个独特的创意,概念也各不相同,多媒体、声音、肢体语言三者各有侧重。

        有时多媒体声音身体舞蹈各自图解对方,有时三者紧密的咬合关系,或者散文式合作等。总之利用数字科技把三者结合,发挥到极至的深度实验,而且言之有物让观众能看明白是主要出发点。多媒体景象主要由多组投影机及灯光的奇妙用法,各种多媒体道具及机械舞台的变化组合,具象的声音, 舞者的肢体语言呈现出舞台奇特的空间及景象。
  

        贯穿这五幕的是对城市兴建和破坏的思考,对个体索取与浪费的质疑。一城之兴,集结的是人类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也承载了无数个体的欲望与梦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使得生命价值的存在和提升有了条件与机会;也一步步见证了个人愿望与梦想的达成和实现。可以说,城因人而建,人依城而兴。兴与建,将个体凝聚,令梦想飞翔;同时,也悄无声息地让贪婪的火苗蔓延。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设似乎不复存在,剩的只有浪费和破坏;发展开始变得艰难,留下的只是斗争和取舍。同一片土地,同一座城市,虽然可以实现无数美好的梦想,但却无法阻止贪婪的滋生。当重新审视这片土地和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发现作为个体进行无休止的索取与浪费的危险,也感到兴建和破坏之间并非相差千里,难以逾越。该如何平衡无尽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该怎样取舍美好的梦想和严峻的现实?带着这些思考和质疑,伴着观众的假设和猜想,“浮城游生”在一幕幕中展开……
  

 

Read More

萨顶顶多媒体演唱会唱响重庆人民礼堂

         [提要] 继广州音乐会上以绝美的歌声与绚丽的舞台效果惊艳羊城并一举创造广州大剧院最高上座率纪录之后,今晚的重庆人民大礼堂“月满奥山・梵唱天籁融创2010萨顶顶世界巡演重庆音乐会”上,“梵音女王”萨顶顶将再现天籁传奇。


  继广州音乐会上以绝美的歌声与绚丽的舞台效果惊艳羊城并一举创造广州大剧院最高上座率纪录之后,今晚的重庆人民大礼堂“月满奥山・梵唱天籁融创2010萨顶顶世界巡演重庆音乐会”上,“梵音女王”萨顶顶将再现天籁传奇。穿越千年时空,一起畅享那宿命般的远古曲调,和重庆乐迷共度一个最难忘的中秋之夜。


  今夜无眠 最动人心魄的传世天籁


  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当此时,人们仰望天空,看着那朗朗明月,期盼团聚祈祝平安之心便油然而生。而萨顶顶的一首《锡林河边的老人》就是在中秋节这一天为了表达对逝去的外婆的思念而创作的“自语”歌。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正懂得她在唱什么,但都能从中感受到那空灵缥缈的音乐里波澜壮阔的美。在她的世界巡演中,萨顶顶的自语歌曲获得了极佳的反响,好多国外媒体和听众都表示在那咿咿呀呀的语韵中听到了犹如母亲一般的温暖。虽然语言不通,但彼此之间瞬间就没有了距离,这是萨顶顶独一无二的魅力,她的梵音让人有醍醐灌顶的灵魂体验。
当中秋之夜萨顶顶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早已远去的外婆一定会会心微笑,古今时空的完美交融定会令每一个人感叹生命的神奇和美好。而沐浴在萨式天籁之中的世人,一定能感受到挚爱亲人最真挚的思念和祝福。


  今日期待 最不可思议的传奇场景


  本次音乐是一场音乐的盛宴,也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创造。主办方豪掷百万开创性的引进了“多媒体音乐会”舞台概念。同时为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特邀亚洲顶级多媒体艺术家、孟京辉团队的核心创作人员、《恋爱的犀牛》、《琥珀》多媒体指导丰江舟加入演出的主创班底。众多顶级幕后工作人员的加盟,让萨顶顶的音乐会无论在听觉效果还是视觉效果上都达到世界级表演水准。悬挂在舞台各层面的卷轴式画卷不时投射出国画、梵文、山水,与舞台上的乐队浑然一体。画卷被错落有致地投射到舞台上时,犹如一片立体的山水,置身于其间的萨顶顶好像是画中人物,令人有种高山流水会知音的惊艳感。


  多年来唱游世界的萨顶顶,在谈到对重庆的印象时说道:“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给我不同的感受。此次一看到重庆的演出场地,我就非常惊喜。它和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感觉很像,都是在时间的历练下显得尤为的古朴神秘,我很喜欢重庆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Read More

萨顶顶演唱会联手丰江舟与Ross Cullum

        开场,是独特的唱诵配合神鼓的表演。通过多媒体的控制,营造出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完美结合的神鼓,一下子将观众的口味提升到了高点。萨顶顶演唱《天地记》,现场极具穿透力和神秘感的声音配合灯光的视觉错位效果,让现场的听众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传说中天地初开,人类繁衍的时刻,歌声、舞蹈在穿越时空的错觉中显得唯美而真实。萨顶顶的惊艳亮相瞬间征服了全场观众;《石榴女人》、《绿衣女孩》、《自由行走的花》、《小树大树》四首风格不同的歌曲更是将萨顶顶的演唱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希然宁泊。自省心经》萨顶顶特别展示了特殊的舞蹈,通过舞蹈手势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显现出文字的图案,蕴含自省的禅意;《蓝色骏马》和《快乐节》这两首作品则是向所有人传递出快乐和幸福。多媒体运用了更为鲜艳的炫彩画面,营造欢乐幸福的画面感。展示了萨顶顶歌曲作品外向、张扬的一面;代表作《万物生》,萨顶顶极具张力的音乐渲染、大气磅礴的意境、贴近心跳的节奏,使人感受着世间万物的轻轻呼吸。空灵的声音在天地之间行云流水般跌宕起伏,飘忽不定,使人摆脱了世俗的眷念,灵魂得以升华。


        关于多媒体音乐会,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甚么叫做多媒体音乐会,简单的说,就是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视频,配合演出者的表演,设计出炫彩缤纷的视觉画面,为舞台营造气氛。这一次的广州多媒体音乐会,和香港、深圳的音乐会有极大的不同。有别于它们舞台上的空乏单调,广州音乐会将动用大量的复杂的多媒体视频技术,为舞台营造出一种带有浓郁的“瑜伽密”风格的神秘氛围,使舞台更加多元化,更加立体,每一位进场观看的观众不仅仅可以欣赏到好听的歌声,同时在视觉上也会带来极大的冲击,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引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萨顶顶的音乐世界。

 

         这次音乐会的幕后工作人员,都是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包括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和音乐制作人Ross Cullum。丰江舟是中国当代著名多媒体艺术家,电子音乐大师,噪音音乐家、近年来倍受瞩目的戏剧舞台多媒体设计师,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孟京辉戏剧团队的核心创作人员。他的戏剧代表作品有:《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琥珀》、《镜花水月》、《迷宫》、《魔山》等。而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制作大师之一,曾担任保罗麦卡特尼和恩雅德制作人的Ross Cullum更是曾与众多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及制作人一起工作。众多顶级幕后工作人员的加盟,让萨顶顶的首唱会无论在听觉效果还是视觉效果上都达到世界级表演的水平,整个首唱现场让人记忆深刻,是整个华语乐坛近期最精彩的现场演出之一。

 

Read More

同游四季——中国第三届媒体艺术节

        就算时隔前年,地限东西,人们从不曾对四季感到漠然。4月8日,“四季——中国第三届媒体艺术节”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幕。正值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之际,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研究中心承办的“四季”展览无疑是为校庆献上的一份大礼。无论从参展艺术家还是展出作品情况来看,都堪称是中国媒体艺术的一次盛会。它涵盖当代国内外近四十位著名艺术家:黄永砯、徐冰、吴山专、张培力、耿建翌、洪强、钟纬正、朱力行、飞苹果、顾德新、高芙雁、王卫、徐震、王功新、王冬龄、王水泊、管怀宾、鲁大东、郑端祥、曾焕光、许江、邱振中、刘韡、石青、杨福东、施慧、陈晓云、高世强、孙逊、施勇、程然、林天苗、沈远、沈也等,包括音乐人崔健、丰江舟都将以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他们对四季的感受与四季对他们的投射。随四季变迁,展览亦分为四部分——春:风之剧场,夏:互动乐园,秋:往事游街,冬:无声影像。

 

        春夏秋冬,物转星移,“四季”邀请艺术家本真的体验,对生的关怀,理论的先行让位于自然的萌发:丰江舟“春风吹boomer”将拉开风之剧场的序幕,数曲噪声音乐后,崔健演唱“红先生”,接着的“飞了”、“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一无所有”等经典歌曲将再次唤起人们萌动的记忆。杨福东作品《竹林七贤》无疑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从未在国内完整放映过的《竹林七贤》此次将在“四季”展览上实现《竹林七贤》国内首次完整的五部连放。打破传统的电影叙事语言,直逼观众的心里真实。徐冰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富春山居图》摹本作为创作素材,取料于杭州,用其特有的方法进行复制,透过磨砂玻璃中树木与山石朦胧的轮廓,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具有东方韵味的山水画,在巨大的陈列窗之间,有一条可以看到风景背后的通道。在这里,观众可以带着此刻的体验看到艺术作品背后的往事。 此次展览中,不少作品都是初次亮相,这些作品并不仅仅是概念的载体,更多的是鲜活的感知。

Read More

孟京辉实验戏剧与无类别摇滚的另类艳遇

        著名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夏雨、高圆圆领衔主演的大型音乐话剧《艳遇》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排练阶段,该剧的音乐创作是这个戏的重中之重,日前,《艳遇》剧组召开了该剧的音乐新闻发布会。


       
孟京辉“音乐艳遇”丰江舟


        “与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期而遇,就是艳遇。”孟京辉说,“这次与丰江舟及中国当代最优秀的音乐家取得合作,是我的一次音乐艳遇。”


        导演孟京辉介绍,大型音乐话剧《艳遇》的创作过程是与以往的戏剧作品不同的,特别戏剧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次全新的舞台对音乐的理解,根据戏的需求产生独特的舞台音乐质感,震撼的听觉享受将帮助观众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艳遇》的音乐,体现新的创作观念:

 
        音乐总监丰江舟强调:“《艳遇》的音乐风格是多样的,是“无类别摇滚”,创作动机源自英式摇滚,后朋克等一系列当代音乐”。

 
        《艳遇》是现场乐队,音乐不要过多的修饰,很直接,体现的是音乐本身的魅力。《艳遇》体现的是一种集体创作,乐队有非常优秀的当代音乐人,鼓手荒井是位日本朋友,键盘是摇滚界著名的键盘郭大纲,还有贝斯王学科,吉他王钰棋,美国当代音乐家OILVER,以及优秀的主唱王娟。这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第一次这样的创作与表现,这不是手段,是观念。

 

        音乐话剧和音乐剧的区别


        对于音乐剧与音乐话剧的区别,音乐总监丰江舟说:“《艳遇》的音乐不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它是具有银亮城市质感的当代戏剧,是坚硬的,是有韧性的,孤单忧伤确又苍凉美好。当观众认真用心去倾听时,会发现音乐是特别美丽的,是能够进入灵魂的。”

 

        戏剧音乐与视觉之间的关系

 

        当代戏剧音乐与视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被称为中国电子音乐第一人和中国戏剧多媒体首席设计的丰江舟与亚洲戏坛领军人物孟京辉将有怎样的视觉与听觉的崭新合作,孟京辉导演表示:“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视觉与听觉都是画面感的体现,音乐不仅仅是旋律,更多的是令人回味的一种可能。视觉、听觉与戏剧表演生长在一起,能够使整个戏的色彩丰富浓郁。”

 

        演员与乐队的完美配合

 

        谈到演员与乐队结合的现场演唱,丰江舟说:“《艳遇》的演员们都非常优秀!声音很好,音乐感觉也出奇地好,现在排练间歇的时候,他们都在联系乐器,包括:吉他、贝斯、鼓……他们也会和乐队的成员切磋。因为有戏作为创作基础,他们能够很快进入状态,我唯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就是把这些“钱柜高手”们变成符合《艳遇》音乐创作风格的戏剧音乐表演艺术家,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他们演唱得多么符合调律,而是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感觉唱出来,可能不是美妙的,但是动人的。

 

        据悉,该剧将于2007年4月5日至15日在保利剧院演出,实验戏剧与无类别摇滚的另类艳遇将为剧场空间带来怎样的视听震撼,京城观众将拭目以待。

Read More

《山村女教师》多媒体效果逼真,山洪爆发如同身临其境

  阁楼、木梯、小院,竹林、石阶、水车,这是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山村女教师》的近乎写实的生活场景,而环绕四周的一个50米环幕上层峦叠嶂的巍峨群山,又创造出水墨山水的写意效果。12月17日,这部大剧院原创歌剧正在紧张地进行舞美搭建,而导演陈薪伊、舞美设计师高广健以及灯光师邢辛等主创团队则带着记者探班体验了一番“女教师的生活场景”。


  
360度旋转舞台 山村生活景象效果逼真


  12月17日下午,数十名记者扎堆来到大剧院歌剧院,舞台上基本已经竣工的舞美叫人赞叹,一幅南方山村的真实生活图景令人身临其境。这是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环形舞台,阁楼、木梯、小院、竹林、石阶、水车等所有道具全部安置在一个平台上,随着剧情的变化,旋转的舞台随时变换剧中的场景。


  舞美设计高广健指着身后的舞台告诉记者:“这是国家大剧院第一次使用转台式的舞美制作,剧情场景转换集中,同时也给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看着眼前的效果逼真的道具,记者猜测,一定是一次既费时又费钱的大制作。不过,高广健透露,这是大剧院所有戏剧舞台上花钱最少的一次舞美制作。


  
50米巨大环幕 雷声震耳欲聋效果震撼


  一张高14米、宽50米的巨大环幕把歌剧《山村女教师》的舞台包得严严实实,从后面看并无出奇之处,但据介绍,这道环幕作用非比寻常,因为剧中多媒体效果的呈现全要依赖于它。此次歌剧《山村女教师》首次尝试使用这种多媒体特效,高广健说,这样的景观效果在奥运之后被广泛地使用开来,但国内之前的舞台戏剧作品应当都未使用这种技术。应该说国家大剧院不仅为自己原创剧目的舞台景观创造了一个第一,也在全国的歌剧制作方面开了先河。


  在这个50米的环幕上,通过多媒体的投射手段,可以让有限空间实现舞台效果的无限可能。当天,在现场主创人员演示了一下多媒体的震撼效果。就在剧中山洪暴发之际,现场高保真的音响中传出震耳欲聋的雷声,浓云密布刺眼的闪电则在环幕上显现出来,由多媒体“制造”出来的大雨瓢泼的效果如同自己置身雨中。


  
虚实搭配组合 恬静田园风光如水墨画


  舞台中央是旋转舞台上的写实道具,而环幕上层峦叠嶂的巍峨群山以及掩映其中的以土黄和墨绿为主色调的山村,一切景象如同真物再造,一虚一实,把一个恬静的南国山村活生生地搬上了舞台。用高广健的话说,这样的设计共同体现出了一个中国画意味的田园风光。通过舞台前后各种景物的搭配和多角度的组合,使得这种水墨画的效果尤为突出。但是仔细看去所有的景物又跟现实不一样,尤其是在颜色上,都有所弱化,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突出演员。


  兴奋之余,高广健还带着所有记者围着“整个山村”真实感受了一下,在曲径幽巷之中穿梭,记者仿佛真实体验了一下山区的生活。而“女教师”的扮演者迪里拜尔和“独臂村长”的扮演者孙砾也登上阁楼,即兴演唱了其中的唱段。

Read More

多棱镜下的《山村女教师》

        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央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以下简称《山剧》)于2009年12月22至28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8场,作为国家大剧院两年来创演的新剧目之一,《山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与之前的歌剧《西施》相比,获得的正面评价和赞许之声也更多一些。我个人作为观赏者和参演者,对该剧的排演有着一定的感受,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陈述如下,供大家参考评判。

        我国原创歌剧的发展尽管步履艰难,但成绩还是显著的,公道说,《山剧》作为国家大剧院2009年年末推出的歌剧“大餐”,给人们带来的艺术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力是颇有分量的。以歌剧思维的角度看,《山剧》是一部真正的正歌剧,它风格别致、特色突出,在艺术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取得了成绩斐然的原创效果。

 

        这部歌剧讲述了年轻女教师杨彩虹在远离城市的山村,经历了青春理想与爱情价值的艰难抉择,最后为山村的孩子及父老乡亲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却赢得了人生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故事。剧本作者刘恒将整部戏写得很质朴,无论是结构框架还是戏剧情节的铺垫发展都做得较为顺畅,对杨彩虹、周洛平等主要人物的刻画亦显得充实可信,他以戏剧化的处理,将各个人物间的感情纠葛与思想变化进行了精炼的梳理,使整部戏在自然的基础上得到了情节上的展示和精神上的升华。

 

        歌剧的音乐是值得一提的,作曲家郝维亚的创作为整部歌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山剧》努力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写作手法,然音乐中却含有很多民族化的因素,可喜的是,作曲家在写作时并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地方的民歌或民歌化的变体,而是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民族音乐因素融入其中,直接原创出带有民族特色的旋律。郝维亚在创作这部歌剧时非常注重音乐的旋律化和风格的清新化,开场的序曲意境突出,竖琴独奏的阵阵分解和弦加之断断续续的钢片琴音调,勾勒出群山峻岭中孤独的山间小村及村间小学的面貌,多媒体的画面层层叠之,在袅绕的云雾中时隐时现,音乐的意境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偏远而又美丽的小小山村中。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较有可听性的,例如第一幕中杨彩虹的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你的妈妈帮我缝了白色婚纱”,第二幕中周洛平的咏叹调“我看见洁白无边的雪”等,都有着出色的旋律性,而从曲调的张力和抒情的分量上看又完全是歌剧化的处理。此外,歌剧中的几段重唱写得也很细腻,能将不同人物的性格及思想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来,例如第三幕中杨彩虹、周洛平、李文光、孟秋霞的四重唱“我为彩虹骄傲”、杨彩虹和孟秋霞的二重唱“我想问为什么”等,都是很有感染力的例子(看得出作曲家在此借鉴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重唱写作方法)。
“山剧”声乐部分中还有几个特点,那就是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及童声独唱的大量运用。应该说,作曲家在这部歌剧中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型合唱的优势,为整部作品添加了戏剧性的效果。尤其是尾声中的“招魂大合唱”,无调性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音乐在瞬间抓住了人心,达到了空旷、回味、紧张、肃穆的意境。

 

        《山剧》音乐的交响化有着一定的特色,除了序曲意境突出外,中间部分的处理亦很有味道,例如山洪来临时的交响合唱,气势、紧张度和动力感都很强,手法也很实用简练,看得出受到了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影响。

 

        导演陈薪伊很擅长场面化的处理及人物细微情感的体现,这部戏的舞台调度丰满而富有立体化,为剧情的揭示创造了不少新鲜的亮点。而高广健的舞美设计则坚持了写实主义风格,转台上设计的山间村落很有巧妙感,丰江舟的多媒体设计亦有着大胆的构思,二者结合而构成的雷电交加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Read More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

        公共艺术品落成张江,“文献展”拉开帷幕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公共艺术活动今日于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举行隆重的艺术品落成典礼,同时开幕的“文献展”还将展出此次参展艺术家所设计的作品模型、图画草稿等文献资料。


  “现场张江”是一个以公共艺术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作为第二届“现场张江”,今年不仅首次实现参展艺术家和作品形态的国际化,更侧重公共艺术的使用功能与社区实际需要之间的关系。和其以往的公共艺术不同,本次展览的方向定位为“城市家具”,即以艺术的形式开发城市中的公共设施。此次艺术家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其使用功能,有车站、凉亭、座椅、滑梯,融入张江所有居民的日常生活,白领们在犹如玉兰花瓣的车站下迎来一天的开始,在工作之余来绿地的凉亭与座椅上放松心情,体会自然。孩子们在可乐罐样的滑梯上享受艺术带来的欢乐。


  2007现场张江邀请了十位国内外重要的城市文化艺术创作者:安杰拉・布洛克(Angela Bulloch)、丰江舟、林明泓、刘□、马岩松、莫尼卡・邦维奇妮(Monica Bonvicini)、施慧、孙良、杨旭、钟山。艺术家们以永久性材料为主,以张江艺术公园和张江集团办公区域为此次作品落地中心,完成10件具有标志性、国际性和实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今年活动主题是诗意的“停”和“流”,旨在探讨当代都市中,人如何定义自身与都市空间的关系,展现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巧妙的安排,使得日常的景观和景物发生片刻的诗意的变化,从而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重新定义日常生活,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艺术作品和活动,使得公众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能因为这些作品而停留,观赏和使用。


  本次活动由策展人皮力策划,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指导,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浦东新区张江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张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张江当代艺术馆承办,上海八六三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经典回放:公共艺术之路


  2006年,坐落于上海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公共艺术项目:“现场张江”。从一开始,这个常规性的展览就定位于“公共”和“现场”这两个概念上,即探索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公共艺术。


  2006年的“现场张江”,所有的参展作品探讨的都是在电讯、信息、网络、图像以及生物工程发展的时代全新生存体验和思考。展览策划的基本依据是:新技术已经彻底改造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和生存经验以及价值观,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使视觉艺术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试图在视觉经验与生存体验,科学与技术彼此改变的共识下,再次通过当代艺术的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展示,完成当代艺术与社会公众在视觉体验和生存体验层面交流,使我们在瞬息万变而又变幻莫测的现实生活中更具洞察力,并以此重新定位个体之问的生存联系,从而形成超越现实居住社区的“文化现场”。


  以2007年7月28日现场张江启动仪式暨记者招待会为标志,“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公共艺术活动拉开了序幕。在启动仪式上,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用在张江所采集到的图像和声音为张江的观众制作了一场视觉盛宴,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张江与众不同的魅力。2007年11月19日,“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系列活动之二“公共艺术在张江”高端主题演讲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分院举行,多位张江园区负责人与艺术家、策展人参与并发表演讲,不仅是一次公共艺术的普及教育,同时也是艺术与社区公众交流的一次具体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着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本质,是公共艺术文化内涵的延伸和体现。


  未来张江:国际公共艺术博物馆


  2007现场张江抓住了2007年上海艺术博览会、2008年上海双年展的契机,首先实现参展艺术家和作品形态的国际化,并希望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问,在张江园区积累20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的公共艺术作品,同时借2008年上海双年展的契机,在国际上有效地推广“现场张江”艺术活动。从2009年开始,作为“现场张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希望形成国际性的策划和顾问团队,来推广“现场张江”项目,争取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张江园区能够拥有40件左右重要的国际公共艺术作品,诞生一张崭新的“张江艺术地图”(为全国高新科技园区的第一张艺术地图),并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探索属于国有资产的艺术品的保管与使用,保值与升值,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等),从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艺术博物馆”,使之成为浦东新区的都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亮点。


   “停”与“流”的诗意:张江实践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竭尽所能地劳作,从不同的角度为整个社会创造着价值。张江,是一片汇集了中国和国际众多高科技产业精英的热土,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路从这里穿越,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佳象征。


  2007年,是张江园区开发建设的l5周年,在公共形态的当代艺术不断融入其科技新城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这个上海高科技的中心正不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生机。继2006年的“城市进行式”之后,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现场张江”也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年头,本届主题“诗意的停・流”汇聚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们的精心创作,将把新的惊喜带给张江。


  “诗意的停・流”意在反映张江丰富而蓬勃的业态,也旨在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示人们在高效工作的同时不忘关注自己的栖身环境。我注意到,艺术家们的实验中,大多数作品的关注点放在为当地人制造各种休闲机遇的可能性上,让人们在高速流动中有停留歇息的机会,进而于短暂的停留中体味生命的内涵,获得体味的诗意。


  一个高科技园区为什么需要艺术?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对于国际艺术界来说,这样的公共艺术创作也是全新的课题,通过2006、2007两届“现场张江”的实践,策划团队和艺术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找到了阶段性的答案。张江是一个快速嬗变的环境,是一个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开发区,新城市的建设需要新文化的支撑,而新文化的表述更需要新艺术的形式作为载体。“诗意的停・流”探讨了个人在环境中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人本的观念,而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本届公共艺术项目更重视作品的永久性、实用性和国际性,在首届“现场张江”的基础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永久性的材料,可以使作品长久地存在下去,无论对于创作者、公众还是投资方,这都是最负责任的;实用性的功能,可以让作品与公众发生互动,让那些与作品不期而遇的人们在感悟中获得启示和美感;国际性的创作,不仅可以引进外部的资源与活力,更是这个公共艺术项目获得进一步关注和更大对话平台的保障。我认为,这三个重点不仅应该是本届的特色,更应该是“现场张江”未来的发展方向。亭子、座椅、公厕、公交站、人行道和儿童滑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直接介入使这些设施的日常面貌产生了很大改观,实用性的作品,对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艰巨的挑战,在本届“现场张江”的收尾阶段,我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感谢浦东新区、张江园区政府和企业对公共艺术项目的一贯支持,“现场张江”在不断延续的过程中正打造着一张充满未来感的“张江公共艺术地图”。可以相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这张艺术地图所显示出的动人魅力将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2007“现场张江”艺术委员会主任
  2008年元月


  夜晚的张江是安静的,让当代艺术美化高科技。本次“2007现场张江”展览的作品聚焦“都市家具”的范畴,策划人皮力希望“现场张江”能充分反映包含艺术家和张江人在内的感受和交流;也希望艺术家自由的创造能在和谐的张江节奏之外,制造一些小小的意外和插曲,从而让线性的张江生活节奏变得有些惊奇和喜悦。张江当代艺术馆馆长、2007现场张江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李旭说,应邀的艺术家们非常感兴趣于此次公益性展品的制作,最终有九位艺术家经过多次田野考察,为张江度身订做完成了首批九件融艺术于实用一体的公共艺术品。

 

  安杰拉・布洛克(作品在创作中)


  5年前,布洛克与艺术家霍尔格・弗瑞兹合作创作了一个观念作品,第一个形似灯箱的“像素盒”――一个立方体模型。这个设备中安置了14瓦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灯管,通过电子程序对发光度的控制,每种色彩都能产生256种色彩变化,合在一起的话,理论上能产生令人眩晕的不下16,777,216百万种色彩,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数字,远远超过人类的眼睛能够分辨的范围。现在这些“图像元素”的原理被运用到更大型的室内公共艺术作品中,形成巨大的彩色灯光装置。置身在安杰拉・布洛克的作品前,你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控制这些灯光的欲望,并想知道这一明一暗间所蕴含的思想。


   Monica Bonvicini莫尼卡・邦维奇妮


  此次的“透明厕所”,一方面是把私密空间暴露在公共空间中,引起对于私密行为的焦虑,但在视觉上却又让人想起丹・格拉汉姆的作品。在涉及到空间、性别和权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莫尼卡以特有的敏锐在建筑材料、工具、性别与性行为之间找到了某种对应性,通过改装、重组和再利用,实现了“性”的直白呈现,以嘲讽的方式有力地表达出“建筑物”在建筑学和社会学上的问题。

  

        丰江舟


  丰江舟制造了一个仿佛是一滴水珠一样的异型金属盒子,在这个盒子上,有三个座位和一根天线。当观众坐在这个奇特的座位上,启动按钮,就可以听到从盒子内部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是艺术家自己创作并且预先设置在电子芯片中的。不同时刻的启动,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数量的观众坐上去,也会有不同的混响效果。在丰江舟的语言逻辑中,作品只是一个契机。它不仅是一个可以被听到的雕塑,同时也通过观众的介入改变声音的形态,从而使声音也变得有些视觉化。
  

        杨旭


  认识与知识相结合,是建筑师杨旭作品“张江站”的原初设计意图。杨旭选择嘉庆年间张江地区的水道图,而后根据图中的水道分布形状,用混凝土浇制,作为车站的基座和侧板;这样,三百年前的地图既作为地基支撑着车站的钢构架,又作为侧板供人倚靠。艺术家巧妙地将一个地方的历史“张江古地图”移植到都市运动的节点(车站)上,从而形成一个“停”与“流”的混合空间。


 
 孙良


  作为一个画家,孙良有着如创世纪一般的奇诡想像力。易拉罐的表面不再是夸张的、充满诱惑的商标,而是来源于艺术家的混合神话形象。不仅如此,当儿童被呵护着,走进这个圆筒,在晦暗之中面向阳光爬上楼梯,然后滑到阳光草坪上时,一个日常的娱乐于是开始变得忐忑不安却又有神秘吸引力。这个过程相比简单直接的快餐文化来说,具有着特殊的不确定性和体验性,甚至含有婴儿从子宫走向光芒世界的含义。
  

 

Read More

齐豫北展个唱,丰江舟视觉展现“无界”理念

        10月21日下午,台湾著名歌手齐豫为其11月28日、29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办的“The Vioce*无界”演唱会举办了记者发布会。发布会上,齐豫表示,如今希望能够过淡雅的生活,所以这次的北京演唱会将成为最后一场个人售票演唱会。


        歌曲编排独具匠心 《橄榄树》贯穿始终


        此次齐豫北京演唱会的幕后阵容均有顶尖高手担当,曾经有“华南第一吉他手”之称的音乐人捞仔作为此次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更是突破性的将齐豫具有流行音乐色彩的歌曲,以管弦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发布会上主办方还首次披露了由捞仔改变的管弦乐版《橄榄树》,捞仔表示这次准备将《橄榄树》以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使其贯穿整个演唱会。齐豫表示除了演唱会曾经在演唱会上表演过的歌曲外,此次北京演唱会还将演唱一些专辑中从未现场表演过的歌曲,希望大家可以期待。


       
视觉展现“无界”理念 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此次演唱会的视觉总监丰江舟先生表示此次演唱会将不会通过大屏幕播放任何影像资料,多数演唱会着重的特写镜头也将不会出现在演唱会的屏幕上,更多的将带给观众整体、透明的感觉,从而达到“无界”的概念。除此之外,此次的演唱会舞台将更加贴近观众,从而达到与观众“无界”的概念。

        出道三十周年感触落泪 北京成为个唱终点站


        今年适逢齐豫出道31年,《橄榄树》推出30周年,齐豫表示:自己出道变赶上了《橄榄树》这首好曲目如同含着金钥匙出生,之后推出了7张中文专辑和7张英文专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希望能够过淡雅的生活,所以这次的北京演唱会将成为最后一场个人售票演唱会。感触颇深的齐豫更是当场落泪,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她的朋友们,并表示虽然不会再举办个人演唱会,但是依然会出现在一些演出活动中为大家表演。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 )

Read More

大型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闪耀上海

        2010年12月4日至8日,由剧坛才女廖一梅编剧、当代剧坛风云人物孟京辉执导的中国当代戏剧旗帜性作品的大型多媒体话剧《琥珀》将在上海大剧院闪耀登场,该剧领衔主演为金马、金鸡双料影帝刘烨和影视人气小天后王珞丹。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曾在香港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表现卓越并在中国内地十二个城市巡演55场的戏剧新经典《琥珀》将在虎年新春绽放出全新的光芒。


        《琥珀》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创造了香港艺术节三十三年来的票房奇迹,在短短的二周之内,近万张门票被抢购一空。同年,《琥珀》作为新加坡艺术节的开幕作品,是新加坡艺术节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华语戏剧作品作为开幕演出。作为香港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两大亚洲艺术节的扛鼎之作,《琥珀》获得华语剧坛的热烈好评。


        《琥珀》讲述了狂放不羁的花花公子高辕移植了一个陌生人的心脏,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心的人,他对爱情和生命不抱幻想,他知道自己随时会死去。狂情少女小优找到了高辕,看似一见钟情地与高辕陷入了爱情,她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趴在高辕的胸口上再次听到已故未婚夫的心跳。小优与高辕相互折磨,又彼此相爱,最终,小优把高辕从死神手里抢回,高辕愤世嫉俗的姿态和对世事冷嘲热讽的嘴角都因为有了爱情而变得美丽动人。


        编剧廖一梅说:“《琥珀》创作的源起来自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我心爱的!可究竟真是心在爱吗?小优真的只爱那颗她痴迷寻找的心吗?《琥珀》中有一句台词: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


        在《琥珀》之前,很多大剧场话剧对于戏剧空间的探索一直遵循着安全的、按部就班的原则,《琥珀》的出现无疑给了中国原创话剧的舞台呈现打了一剂强心针。奇思妙想的舞台空间,精彩夺目的多媒体表达,现代舞与戏剧形体的完美结合,当代艺术的多样元素在《琥珀》中展现无余。

 

        “在《琥珀》中,我与视觉艺术家张武、丰江舟共同与旧有的舞台视觉体系决裂了!《琥珀》是一部文学性极强的当代戏剧作品。追随文学的脚步,我们在视觉上开创了很多有趣的表达手段,博物馆的恐龙X光片,林立的都市空调墙,巨大的可以投影上人像的头颅模型都呈现在舞台上。现实的空间被丰富的想象力抽离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演员在这个空间里灵动地漂移!”谈及《琥珀》的视觉创作,孟京辉导演这样说。


        业内专家表示,《琥珀》整个戏的质感很当代,在2005年的中国舞台上可谓独树一帜,在另辟蹊径的同时强调了国际化的艺术审美品位。正是因为《琥珀》的成功,才有了后来孟京辉戏剧中舞台视觉表达上的新的亮点,继《琥珀》之后,孟京辉的戏剧作品《艳遇》、《空中花园谋杀案》、《堂吉诃德》等都在舞台视觉上带给观众很大的惊喜。

 

        金马、金鸡双料影帝刘烨在5年之内演出《琥珀》55场,加上今年3月在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将使该剧达到60场。“演话剧是一次聚集能量,能够静下来,在剧场吸收能量,黑色的舞台,一束光亮起,站在柔软的地板上,一切就这么开始了……很自然,美妙的感觉!”刘烨说:“复排《琥珀》期间将和孟导继续策划一个新戏!我希望每年都在舞台上来几次疯狂!”

 

        初登舞台的影视人气小天后王珞丹对《琥珀》充满无限的遐想:“一直期待和孟导合作!在新的一年里,我生日的那一天实现了!狂情少女小优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她在爱情面前的坚强和勇敢是我最为欣赏的!”

 

        自2005年至今,《琥珀》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深圳等地多次巡演,所到之处均掀起了一阵“琥珀”热浪,更有“琥珀”粉丝团为求一票不惜从其他城市赶往演出地的追看“琥珀”。得知2010年《琥珀》将再度演出,粉丝团成员在剧场门口排队等待购买第一张门票,“永远的爱情经典,永远的热泪盈眶!”是《琥珀》粉丝给予该剧的评价。为了庆祝《琥珀》首演五周年,很多“琥珀”粉丝已经与剧组联络策划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琥珀》剧组表示将准备限量版礼物送给《琥珀》的忠实剧迷。

 

        据悉,大型多媒体话剧《琥珀》开票第一周预订门票已经过半,该剧将在今年继续拉开全国巡演的帷幕。同时,《琥珀》作为香港艺术节最优秀舞台剧将在香港艺术节40周年庆典再度赴港,这也是香港艺术节举办以来第一次二度演出的经典剧目。在2011年,《琥珀》将参加爱丁堡国际戏剧节等多个艺术节的演出。

Read More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